羊痘,俗名羊天花,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一旦羊群感染本病,放牧人员应高度重视,立即采取防控措施,严防扩散给周边羊群和饲养工人。
病因病原体为病毒,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季多发,传染很快。潜伏期6天~8天,传染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皮肤,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成为传播媒介,病羊痊愈后能获得终生免疫。
临床症状病羊最初精神沉郁,体温明显增高,可达41℃~42℃,食欲减退或废绝。结膜肿胀潮红,流泪,流黏性鼻液,2天~3天后出现本病典型症状,即在羊体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痘诊,如:眼周围、唇、鼻颊、四肢内侧、乳房、阴唇、阴囊、包皮及尾内无毛处。病羊眼结膜潮红,流浆性或脓性鼻液,呼吸快,体温高,精神委靡,食欲减少。羊痘对成年羊危害较轻,死亡率约为1%~2%,对羊羔危害严重,死亡率达20%~50%。
诊断羊痘很好确诊,根据临床症状如:毛稀处、乳房、四肢内侧、阴唇、包皮、尾部发生丘疹、水泡、脓疮、或干痂等病变。可考虑是“羊痘”。要特别注意与“口蹄疫”相区别。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消毒防疫制度。严禁从疫区购买羊只及羊肉、羊毛、羊皮等产品。
发生疫情时,一定要划区封锁,隔离消毒。
每年定期预防接种,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山羊可用山羊痘细胞化弱毒冻干疫苗,大、小羊一律皮下注射0.5毫升,免疫期为一年。
治疗对病羊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干后涂以碘酒、紫药水、硼酸软膏、四环素软膏等。
对继发感染的羊只,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160万国际单位,每日2次,或用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0毫升~20毫升,肌注3次。
也可用免疫血清治疗,每只羊皮下注射10毫升~20毫升。
中药疗法:金银花100克、黄连100克、黄芩100克、黄柏100克、柴胡50克、栀子50克、地骨皮50克,加水10升,文火煎至3.5升,用细纱布7层过滤3次,装瓶灭菌。皮下注射,大羊每次10毫升,小羊每次5毫升,每日2次,连用3天,一般均可治愈。
宁夏农垦国营前进农场2009年秋季发生了几起羊痘病例,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治疗及时,未给养殖户带来损失。
小结本病的发生,与圈舍不良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饲养密度过大,圈舍阴暗潮湿,不定期消毒,还有羊痘疫苗注射不按时,夏季不药浴等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排除这些不良因素,是预防本病发生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