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猪病多发季节,天气骤冷及昼夜温差较大是主要的发病诱因,除常见的病毒病以外,很多细菌病也在秋季机会性地入侵机体,导致发病率升高。下面就秋季常见疾病谈谈防治要点。
1 病毒病
1.1 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病死率高。病猪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嗜睡,食欲不振,便秘腹泻交替发生,伴有结膜炎,耳根、腹部、股内侧的细薄皮肤常有许多点状出血或较大红点。
防治:重点是规范引种,定期消毒,实施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对于发病猪或疑似病猪应立即隔离,可用抗猪瘟血清治疗,或10倍剂量注射猪瘟疫苗,促使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猪瘟病毒复制。未发病猪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公猪年普免2次,母猪配种前7-15天注射,仔猪可根据场情选择超前免疫或20日龄、60日龄各免一次的做法。
1.2 猪流感
由猪流感病毒引起,多发生在晚秋或气温突变的天气,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眼鼻流黏性分泌物、食欲不振等,多数病猪很快转归,常为“百病之源”。
防治:重点是提高猪舍温度,注重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可用安乃近+柴胡+病毒灵+地塞米松磷酸钠+青霉素进行治疗。
2 细菌病
2.1 链球菌病
由致病性猪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一般分为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心内膜炎型和化脓性淋巴结型。发病猪体温升高,食欲不振,不同类型呈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较为严重,死亡率高。
防治:因链球菌为机会性侵入菌,重点是做好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和常规疫苗免疫。可免疫链球菌苗,流行季节无发病可用金霉素或土霉素拌料,有发病用磺胺间甲氧嘧啶、TMP和阿莫西林拌料。个别发病猪两侧分别较大剂量注射阿莫西林+氨基比林、磺胺间甲氧嘧啶+TMP。
2.2 仔猪黄白痢
仔猪黄白痢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黄痢多发生于1~3日龄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主要症状是下痢,两种痢疾的粪便颜色不同,脱水而引起死亡,死亡率较高。
防治:重点是加强妊娠、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母猪临产前注射大肠杆菌疫苗,病猪注射粘杆菌素,同时灌服庆大霉素,未发病同卧仔猪灌服庆大霉素。母猪有乳房炎的应及时治疗。
2.3 附红细胞体病
该病由附红细胞体引起,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阉割后的仔猪最易发病,主要症状是发热、贫血、黄疸、食欲不振、全身多处出现红紫,指压不褪色等。
防治:重点是做好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特别注意打耳号、断尾、阉割等工作的器械消毒。流行季节饲料添加阿散酸或对氨基苯砷酸钠,发病猪可用血虫净(贝尼尔)、新胂凡纳明配合土霉素、四环素进行治疗。
3 其他
3.1 弓形虫病
该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多发生于3~5月龄仔猪和母猪,临床症状与猪瘟、猪流感相似。
防治:重点是定期消毒、灭鼠,禁止猫狗等动物进出猪舍。发病猪一侧肌注磺胺间甲氧嘧啶+TMP,首次加大剂量,另一侧注射安乃近。
3.2 应激性腹泻
多发生于刚断奶仔猪,秋季骤然降温容易导致其发生。
防治:重点是提高猪舍温度。发病猪注射庆大霉素,全群用氟哌酸拌料,饮水添加电解多维,严重脱水者进行补液。
总之,病原无处不在,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合理免疫,科学养殖,精心护理才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