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详细内容页
内容页 < 员工风采 <

延安梦

 

很久很久以前,就想去看看延安,就想去看看传说中的革命圣地是什么样的。那个时候说到延安,总是会联想到一片贫瘠的黄土地,破烂不堪的窑洞、一块白毛巾包着的纵横交错、丘壑丛生、黝黑而又朴实的脸……
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延安,是坐火车时路过那里。记得当时我在看一本书,看着看着,火车就进入了隧道,昏暗的灯光实在是无法看清书上的字,好多的隧道啊,还是闭目养神吧。等我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发觉对面铺上的女孩在偷偷地笑,我这才回过味来,原来我刚刚睡着了,真是一看书就睡觉啊!我也尴尬地冲她笑了笑。女孩说,到延安了,所以隧道会有很多。噢!原来如此!手机好不容易有点信号的时候,我上网搜了下“延安”这个词。超长的一段话里,我最感兴趣的却是下面这段“最终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1982年延安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对于这样一个获得如此多赞誉的地方,我的兴趣愈加浓厚了起来。
天随人愿,今年的党日活动地点选在了延安。虽然我因事未能成行,但在支部座谈会上,同事们的讲述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同时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此次未能成行的遗憾。虽然有遗憾,可也有更多的欣喜,从这次的会上,我很少见地看到了同事们眼中的庄严、肃穆,还有他们发言时的激情澎湃……
这次的座谈,让我对延安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     苦。当年的条件苦,从最高领导人的吃穿住行,从他们用的柜子、床、住的窑洞……便可看出来。有的同事说,当年打天下时,我们的领导人盖的被子,连现在讨吃的都不要。话糙理不糙啊!即使新一代的党中央领导人给予了老区人民很多的支持,现在的老区人民的生活条件仍然比较艰苦。现在尚且如此,当年的艰苦就更可想而知了。
二、     乐。毛主席语录中有针对蒋介石“围剿”中央苏区的碉堡政策而说的一段话:“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艰苦的条件,因为有了群众的支持,才有了大生产,才有了《杨家岭的早晨》、才有了毛泽东的菜地……才有了60年前的新中国。虽苦,犹乐!
三、     扶。革命成功了,党和人民没有忘本,没有忘记老区人民。解放后国家投资了好多钱帮助老区人民修路、修桥,制订了很多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扶持老区的经济发展。如今,延安的红色旅游业正方兴未艾,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延安炼化能够落户延安,并且是当地的一项支柱产业,不也是中央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吗?扶持的结果,就是老区人民富了、眼界宽了、幸福指数提高了!老区人民从大山走向了全国,从全国走向了世界。
四、     大。大胸襟,大气魄。这些从毛主席的诗词中便可略见一斑。如《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者以宏伟的气魄,写景,纵横千万里;写史,上下几千年。据说当年蒋介石穷尽“御用”文人墨客,却无一人能写出高于主席之作。此等大胸襟、大气魄,世间又有几人能有?而以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人却多有大胸襟、大气魄之人。在延安的十三年,中央军委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发动的“全面进攻”,并为挫败其“重点进攻”作了充分准备。人民军队也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解放人民、保卫人民成果的重要力量。1947318黄昏,毛泽东、周恩来撤离延安,踏上转战陕北的征途并由此走向了解放全国的道路,
座谈会结束了,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共产党人最难能可贵的在于,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连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陈诚都对共产党的政治工作推崇备至。今天,要做好企业,做好任何工作,不仍然要走群众路线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恒久不变的宗旨。
会上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的同事说的一句话。他说:“如果现在为了保卫祖国,让我上战场,我就上。有人说我傻,但我说,你忘了本了!”他愿意上战场,我们愿意不愿意去呢?
去延安,是我曾经的一个梦。无论梦想实现与否,延安让人回味的应该是延安精神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是指导我们做好企业、做好党建工作的根本。我想,这也应该是党总支组织此次活动的真正含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