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一些地区猪病越来越复杂,多以混合感染为主,猪病的诊治也越来越难,有些猪场一旦发病,常常是全军覆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也是目前我国生猪存栏减少的主要原因。猪病混合感染临床上以两到3种病原为多见,笔者日前亲历一例病例,感染病原可达6种之多,养殖户损失惨重。诊断报告如下:发病情况
该猪场自今年5月份从不同地点(包括外省)多处购入仔猪共约1000多头,购入后与本猪场一些日龄相同的仔猪混群饲养,饲料以玉米为主,购入后曾免疫猪瘟疫苗,其他疫苗未免。一个多月后开始陆续发病,发病200多头,按照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治疗,先后用过氟苯尼考、土霉素、磺胺类药物、黄芪多糖等药物,均无明显效果,死亡70头,且病情愈发严重,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临床症状
病猪表现精神不振,消瘦,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41.5℃左右,病猪咳嗽、呼吸困难,重者呈腹式呼吸,病初粪干,后期腹泻,被毛粗乱,皮肤、眼睑苍白,颈部、腹部皮肤发红,有的耳尖、腹部、四肢内侧及尾部皮肤出现红紫色隆起的不规则斑块,背部、腹部可见针尖大出血点,双耳皮肤有丘疹并结痂,个别病猪临死前四肢呈划水样动作。
病理变化
解剖2头濒死猪,其病理变化如下:胸腔有浅红色积液、心包积液,胸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并造成胸膜粘连。肺有出血性炎症、肺间质增宽、水肿、实变,呈大理石样,心内膜增厚。腹腔有大量浅黄色积液,暴露空气后很快形成胶冻状。肝脏硬化、肿大,有云雾状坏死斑。脾脏肿大,边缘有点状出血性梗死。肾表面有云雾状坏死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有出血。胃黏膜脱落,胃底出血、溃疡。肠道出血,大肠更为严重,回盲瓣出血、溃疡,肠道有蛔虫寄生。颌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等多处淋巴结水肿,有出血。实验室检测
采集剖检病猪及同群发病猪血4份进行实验室检测。分别进行了猪瘟抗体、猪蓝耳病抗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弓形体抗体、猪圆环病毒抗体、猪伪狂犬抗体、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监测。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弓形体试剂来自兰州兽医研究所,检测方法均采用间接血凝试验,猪蓝耳病检测试剂来自北京天之泰试剂公司,检测方法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猪圆环病毒采用胶体金检测法(检测结果见下表)。
猪瘟整体抗体高低不一,蓝耳病抗体1份阳性,副猪嗜血杆菌抗体3份阳性、1份阴性,猪圆环病毒抗体3份阳性、1份阴性,弓形体均为阴性。由于此猪场除了免疫猪瘟以外,其他疫病均未进行免疫,临床上可以认为检测出的抗体为感染抗体。结论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测,诊断该猪场猪病是由于感染了蓝耳病、圆环病毒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非典型猪瘟、寄生虫病混合感染所致,由于感染病原种类多样,治疗价值不大。可对症治疗,采取头孢类、黄芪多糖类、泰乐菌素联合用药,抵抗力强的猪可以耐受,但会影响生产性能。同时对病死猪做好无害化处理,发病猪、同群猪做好隔离、消毒工作。讨论
由于今年以来猪价上涨,仔猪紧缺,一些猪场急于补栏,盲目引猪,而我国目前流行的猪病种类较多,引种是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一旦没有把好“防”的关口,发病“治”起来将很困难,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猪场不仅从多处购入仔猪,携带了多种病原,而且混群饲养,造成交叉感染,同时饲养管理差,饲料搭配不合理,营养供给不能达到生长要求,造成抵抗力下降,使得处于隐性带毒和潜伏期的疾病集中暴发,引起死亡,如果养殖户具有较高疫病防控意识和良好的饲养管理,可能会避免此次发病或降低损失。因此做好养猪生产,减少疫病发生,主要应做到:一是优良的种源,提供优质猪种;二是良好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环境、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环节;三是做好疫病防控,包括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药物预防、生物安全措施等。对发病猪立即进行隔离,并及时确诊,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切忌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造成重大损失。